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定制化网站?
说实话,十年前我做第一个网站的时候,那叫一个简单粗暴。随便找个模板往上一套,改改logo和颜色,半天就能搞定。但现在?这套路早就行不通了。
最近有个开咖啡馆的朋友找我做网站,上来就说:"我可不要那种千篇一律的模板站啊!"这话让我特别有感触。确实,现在谁还愿意自己的网站在一堆同行里毫无辨识度呢?
从"有就行"到"要个性"的转变
记得2015年那会儿,很多老板对网站的态度就是"有个就行"。那时候模板网站大行其道,便宜又快捷。但问题也随之而来——打开十家餐厅的网站,九家用的都是同一个模板,只是换了照片和文字。
这种状况持续到2018年左右,突然就变了。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提出"能不能做点不一样的"这种需求。有个做手工皮具的客户说得特别到位:"我的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,网站怎么能跟别人一样呢?"
定制化网站到底贵在哪?
说到价钱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"定制=贵"。这话没错,但贵得值不值,还得看具体情况。
首先说说开发周期。一个普通模板站可能3-5天就能上线,但定制网站少说也得两三周。为什么?因为前期要花大量时间沟通需求、设计原型。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客户说要"简约风格",结果我出了三版设计,他都不满意。最后才发现,他要的其实是"极简主义",完全是两个概念!
再说技术实现。模板站的功能都是固定的,但定制网站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灵活调整。比如去年给一个瑜伽工作室做的预约系统,就能根据教练的空闲时间、课程类型自动匹配,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。
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定制细节
说几个让我特别有成就感的案例吧。
有个做儿童教育的客户,我们给网站加了个小功能——根据访问时间自动切换日间/夜间模式。白天是明亮的色彩,晚上自动变成柔和的暗色调。就这么个小改动,客户反馈说家长们的浏览时长明显增加了。
还有个做高端定制的客户更绝。我们做了个"虚拟展厅",用户可以在线"走"进他们的展示间,360度查看产品细节。虽然开发费了点功夫,但转化率直接翻了一倍还多。
什么时候真的需要定制?
当然,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适合做定制网站。根据我的经验,这几类企业最需要定制化方案:
1. 业务模式特殊的。比如有个客户做的是"会员制"生鲜配送,普通电商模板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。
2. 品牌调性强的。特别是设计类、创意类公司,网站就是他们的"门面担当"。
3. 需要特殊功能的。像在线预约、课程表、会员系统这些,模板站往往捉襟见肘。
不过话说回来,如果就是个简单的展示型网站,预算又有限,用个好模板也未尝不可。关键是要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。
定制过程中的那些"坑"
做定制网站也不是一帆风顺的。说几个常见的"坑",给大家提个醒。
最大的问题就是需求不明确。我经常遇到客户说"我想要个特别的网站",但具体要什么特别法,自己也说不清楚。这时候就得靠经验来引导了,有时候要准备十几页的问卷,把每个细节都问明白。
还有就是预算和预期不匹配。想要定制,又只愿意出模板的钱,这就很尴尬了。有次一个客户想要做个"堪比某大牌"的网站,预算却只有人家的十分之一,最后只能遗憾地简化方案。
未来的趋势会怎样?
从我这些年的观察来看,定制化程度只会越来越高。现在连模板都开始讲究"半定制"了,提供更多可调整的空间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移动端体验。以前做网站主要考虑电脑端,现在超过70%的流量来自手机。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时就要考虑不同设备的显示效果,而不是简单地把电脑版缩放一下就完事。
还有个新趋势是"渐进式网页应用"(PWA),让网站能有接近原生App的体验。去年给一个旅游客户做的方案就用了这个技术,用户可以把网站"安装"到手机桌面,还能离线查看行程安排,反响特别好。
写在最后
说到底,网站就像企业的"数字名片"。在这个看脸的时代,第一印象太重要了。有时候多花点心思在网站上,带来的回报可能远超预期。
当然,也不是说越贵越好。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。就像买衣服一样,成衣便宜但可能不合身,定制费时费力但穿着舒服。怎么选,还得看你的实际需求。
对了,如果你也在考虑网站的事情,不妨先问问自己:我的业务有什么特别之处?我希望访客在我的网站上获得什么体验?把这些想明白了,再决定要不要走定制这条路也不迟。